0。
今天愚人節,我知道自己不算聰明的人,所以時常透過不停繞著一個問題,慢慢感受到可能的答案是什麼,例如:我是什麼樣的人。開始自助旅行之後,去哪裡取決於「想不想得到這趟旅行的意義。」
正如以前說過的,意義不用很大,可是希望這是我真正想要的、而不是因為最近很熱門(畢竟人多好可怕)。至於一開始的靈感來自於,年少讀過的那些神話、書籍與地圖,等待念頭冒出枝枒,我就知道出發的時機到了。
1。
某年在PTT看到板友推薦和歌山的熊野古道,盤算可以走進大自然、不是熱門的景點(和歌山不是只有貓站長嗎)、加上還沒去過關西,心想真是太棒了,那也是第一次見識到日本人多麽熱愛蓋章做紀錄,會這樣說是因為古道沿途有官方設定的蓋章點,搭配官方設計精美的押印帳,親身體驗IKEA效應的美好。
上路之後,知道熊野古道有條遠在歐洲的姊妹路線,一樣可以沿途搜集印章,兩國路線搜集完還有特別的認證。心想多年前已經去過西班牙,按我的個性再去一次難如登天,就挑自己想走的路線,好好享受就好。
2。
沒隔幾年,居然去了西班牙一趟,糊裡糊塗拿到原以為遙遠的另一半證書,這下好玩了。沒想到,隔年開始的漫長疫情又轉了一個彎。一直到今年初才算是下定決心,想要了結生活中的各種迴圈,當然這個日西交織的健行再次跟我 say hello。
3。
跟西班牙朝聖之路一樣,熊野古道也是多條路線的集合,從滿足 DUAL PILGRIMS 條件的路線中擇一就好。跟在西班牙的時候一樣,這次也是很天真地選了相對人少、有挑戰性的路線:小邊路(高野山~熊野本宮大社,約70公里),希望能在四天的徒步之旅中獲得一些啟發。
4。
這條多年織成的迴圈旅行,最終讓我看見步道的邊界、以及自己的健行技能與心理的邊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