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。
同樣都稱為旅行,現世呈現的樣貌很多元,也慢慢得知自己擅長什麼、重視哪些環節。相比於橫跨數個月史詩等級的PCT健行,每天可以好好休息的Camino/熊野古道是目前最喜歡的模式:白天揮汗前行、日落慵懶躺平。
比起使用交通工具,徒步旅行對於迷路可說是愛恨交織,能從一條預計的路線擴展成一個搜索平面,但僅限於不趕時間的時候,才能好好欣賞多一個維度的美感。這次的小邊路多數在山林之間,以普通速度前行並無太多撤退點,完全不敢只靠時好時壞的路感。
1。
雖然說 Google Maps 與蘋果地圖就足以應付日常生活,可是山區訊號普遍不良,因此擁有離線地圖功能的軟體,還是必然得做的準備。建議大家都去玩看看、熟悉一下運作機制、順便下載需要的區域資料(app與離線地圖的資訊,通常是需要分開下載。)我手機常備的軟體是 Maps.me ,此外 YAMAP 擁有豐富的日本健行地圖與資源,所以這次旅行也靠它作為紀錄參考用。另外還可以下載網友先前走過的軌跡(GPX檔案),一旦偏離太多手機就會跳出提醒。
2。
這些瑣事看起來很無趣,不過每次鑽研都會有新發現,而且野外地貌隨季節流轉,他們可說是可以安心上路的好夥伴。
我知道,我一直都很喜歡看地圖。因為上頭五顏六色、各種符號散落一地猶如尋寶遊戲、可以想像自己沿著某條路徑到另一個未知之境。
3。
搜集路線資料時,發現日本的各層級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網站,特別是觀光領域,還會因應主題分成多個特設網站。於是每看一個網站,首頁底下還有滿滿的相關網站連結,可說是寶庫、也是資訊洪流,我也在這裡頭甘之如飴地溺水了好幾次 XD。
4。
小邊路全程從(和歌山縣)高野山到(和歌山縣)熊野本宮大社,約莫70公里的路程通常拆分為四天的路程,依序在(奈良縣)大股、(奈良縣)三浦口、(奈良縣)十津川溫泉過夜。當我還在台灣時,看著不同單位發行的數位地圖時,覺得同樣一段路線,說故事的方法很不一樣。
5。
像這樣有特定目的的地圖,除了基本的路線指引,還會包含容易迷路區域的放大說明。我這邊放上同一段不同發行單位的地圖,和歌山縣(淺色日文版1)、十津川村日文版(綠底日文2)、十津川村英文版(淺色英文3)。



可以看到日文版的資訊量最多,包含各點間的行進時間、清楚的海拔與里程描述、路標所在地、還會跟你說哪些路段陡上之類的叮嚀,英文版則是相對簡單不囉唆 XD。對於台灣人來說,有另外一個奢侈的煩惱,就是地點名稱多為漢字,於是可以考慮參考多份地圖。
6。
上路時,變成胸前袋子放著三份當日的紙本地圖、手錶存著軌跡檔案、不時用手機查詢YAMAP上頭的離線地圖、同時東張西望看看自己有沒有漏掉什麼路標。有點蠢,但畢竟是獨自行走嘛,小心點總是比較好。
至於預估時間跟實際行走的時間有機會再來說吧。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