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。 抵達關西機場,搭車前往大阪市區時,覺得自己的意識與身體不在同一處。腦袋還黏著在「城市模式1 」裡頭,猶如「頭過身還沒過」,仍在調整節奏與方向。雖然前面提到每次都會賦予意義,不過倒是出發之後才會逐漸拓印出來。

落地前機長廣播地面有小雨,火車窗外倒是明亮許多,駛抵難波站不急著去旅館,對著空白的月台拍了幾張照片。也不是平常沒有好奇心,掛上觀光客的角色後,更想紀錄任何有趣的事物。我還記得國中去南化水庫參觀時,興高采烈拿著底片相機對準紀念碑旁邊的銘牌,上頭寫著建造日期、蓄水量之類的資訊。旁人都是跟紀念碑之類的合照,我拍旁邊的牌子。過了這麼多年,還是一樣(笑)。

飛機座位與筆記本
拿了西班牙朝聖之路的筆記本繼續寫,結果也沒寫多少XD
從飛機上遙望大鳴門橋
半睡半醒間,窗外經過大鳴門橋
難波站的光影
難波站

1。 青年旅館要求在一樓入口處脫鞋,方能搭電梯到二樓的接待處,只穿襪子搭電梯的觸感好奇妙。開門後有點意外櫃檯人員沒搭理我,直到五分鐘後臨近checkin時間才活了過來。拿了鑰匙,推開房門,找到編號的那格,趴著讀滿滿兩頁的入住須知,迫不及待連上 WiFi。

剛過下午五點,市區選擇太多不知道吃什麼,鄰近的印度料理店評價不錯,就去看看吧。按圖索驥眼前一棟迷你商場,先是一個小小的廣場,餐廳燈色昏暗、斜對面印度風雜貨店的老闆看了我一眼,心想在這裡裝忙也不是辦法,去推餐廳門吧。原來只是燈光昏暗,要了菜單裝模作樣看了看,點完坐了下來鬆了一口氣。

迷你商場
咖哩一條街(x)的入口
咖喱
好吃,旁邊還有naan

2。 在城市裡頭裝酷很簡單,特別是有智慧型手機的現世,有網路就可以遁入熟悉的時空,比例濃淡任君調整。我想起看過的日劇裡頭的印度餐廳與非日籍演員,東西不錯吃、試著用 paypay 付款、看著外場換了另一位打工阿姨。裹腹之後靈魂也跟上身體一點,可以做一些非必需的比手畫腳。

3。 出發前幾天的大雪、不夠高的氣溫預報,終究得要去登山用品店買冰爪。下午六點車站裡的 montbell 人滿為患,眼見每個人拼命抓,還好想到全程背行李這檔事,難得沒被沖昏頭。跟幾位店員眉來眼去,總算有一位大哥前來幫我解惑。他豪邁地拆開箱子,示意我脫鞋,然後就把鞋子裝上冰爪了(!!!)雖然本來就會買,但這麼直接沒問題嗎。此刻感受到不同文明對於預設值的差距 XD

見他用起子俐落地調整完左腳的冰爪,問我要不要連右腳一起處理。實在不好意思,可是一想起以往的蠢事,還是請他一併處理比較實際。畢竟性命要顧,得收斂不必要的客氣。

人物照
不太好看,功能性大於一切
鞋子
感謝店員幫我搞定冰爪
道路攝影
遠方的山路白雪皚皚,心頭涼涼

4。 回旅館前去了朋友推薦的夫婦善哉,外頭喧嘩裡頭安詳。原本直奔兩人座,倒是女老闆請我坐四人桌,如此一來購物袋與背包都有自己的位置,用不著小心翼翼。老闆跟朋友在櫃檯聊天,一組日本客人坐在另一角,店不算大但每個人都穩穩待在自己的空間,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。不用擔心自己佔掉店家太多位置、吃太慢導致外面大排長龍、(因為聽不懂所以)他人的八卦與我無關。不用過度思考他人的需求,思緒總算真正追了上來。

甜點
善哉
道路
很難想像日本的馬路塗成這樣,但似乎很認真(?)


  1. 拿著手機、打開地圖與交通app,刷卡或付現。無論在哪個國家,只差在語言不同、貨幣不同、人種不同、食物不同,終究能直覺地完成日常的各種需求。 ↩︎